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摘 要 本试验旨在筛选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较好的药剂。结果表明,每666.7㎡用18.7%凯特800倍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施药1次能达到96.53%的防治效果,折合666.7㎡产量达3 501.10kg,比对照增产2 339.47kg,增产率为201.39%。25.75%多抗福美双、60%百泰和58%甲霜灵锰锌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也较好,在生产上可交替使用。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药剂 防治效果
马铃薯晚疫病是凉山州马铃薯产区生产上普遍发生的一个重要病害,特别是早熟马铃薯品种。晚疫病造成马铃薯茎叶枯斑或提早枯死,减少同化作用的面积和缩短同化物的积累时间,从而导致马铃薯产量损失严重,在病害流行之年,还可引起贮藏期间块茎的腐烂[1]。
目前,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报道较多[2-5],课题组选用常用的防治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较好的药剂,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的使用提供参考,避免在马铃薯种植区长期使用单一种类药剂,有助于科学用药和延长药剂的使用年限。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和供试品种
试验药剂:25.75%多抗福美双(吉林省延边春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58%甲霜灵锰锌(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18.7%凯特(德国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60%百泰(德国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
供试品种:“威芋3号”。
1.2试验方法
试验地设在喜德县贺波洛乡基打村,选择田型规则、种植密度及长势基本一致的马铃薯晚疫病初发生田块进行试验。试验地海拔2 200m,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6x8m=4811㎡。试验共设6个处理,喷雾3次。A:25.75%多抗福美双600倍液;B:25.75%多抗福美双400倍液:C: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D:18.7%凯特800倍液;E:60%百泰l 000倍液;F(对照):清水喷雾3次。
试验于2014年2月29日播种,双行高厢垄作,每垄1m,窄行距33cm,宽行距66cm,窝距36cm,密度3 636窝/666.7㎡。666.7㎡用普钙70kg、农家肥l 000kg、尿素15kg作底肥。5月25日进行第1次中耕小培土,6月30日进行第2次中耕锄草大培土,结合追施尿素6kg/666.7㎡。生育期加强田管,保持厢面干燥,严防人畜践踏。
1.3施药时间及方法
7月5日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于7月6日按照试验设计施药,每次施药间隔时间10d。采用机动喷雾器施药.每666.7㎡药剂用量对水60kg.施药量以叶面药液刚形成下滴水珠为宜。
1.4调查及计算
晚疫病调查:分别在施药前及第1次、第2次、第3次施药后10d调查各小区全部植株的发病情况。按表1进行病害严重程度分级,记录各小区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8月30日,对各小区进行产量实测。
表1 马铃薯晚疫病分纽标准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数)】×100
CKo: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增产率(%)=[(处理产量一对照产量)/对照产量]×100
2 结果分析
2.1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分析
表2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施药前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几乎相同,各处理小区处于同一水平,施药后各处理病情指数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对照由于没有药物控制,病情指数逐渐增加,分别为0.76、8.45、32.13、61.95。
5个处理施药1、2、3次后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且各个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呈递增趋势。5种处理施药1次后防治效果均达93%以上,施药3次后的防治效果均达到99%以上。
2.2产量分析
不同药剂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见表3。
表3 产量经结果分析
由表3可见,不同药剂处理后的小区平均产量均比对照高,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所有处理中,处理D的小区平均产量最高,为252.07kg,折合每666.7㎡产3501.10kg,比对照增产201.39%,处理D和处理c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其他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其次为处理B,小区平均产量为245.10kg,折合666.7㎡产3 404.34kg,比对照增产193.06%:第3是处理E,小区平均产量为244.20kg,折合666.7㎡产3 391.84kg,比对照增产191.99%;第4是处理A,小区平均产量为242.47kg,折合666.7㎡产3 367.76kg,比对照增产189.92%;第5是处理c,小区平均产量为239.20kg,折合666.7㎡产达3 322.29kg,比对照增产186.01%。
3 小结建议
3.1在大田生产中,发现有中心病株时,应及时拔除病株,并在周围施用石灰。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一定要掌握在发病初期,甚至发病前期,进行药剂叶面喷雾,喷雾做到均匀周到,大田生产中遇高温高湿天气,抓紧晴好天气,喷药预防,方能产生良好的效果[6]。
3.2从马铃薯产量和防治效果综合来看,每666.7㎡用18.7%凯特8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施药1次就能达到96.53%的防治效果,折合666.7㎡产3501.10kg,比对照增产2 339.47kg,增产率为201.39%:其次是666.7㎡用25.75%,多抗福美双400倍液,施药1次能达到96.04%的防治效果,折合666.7㎡产3 404.34kg,比对照增产2 242.70 kg,增产率为1 93.06%。
3.3预防用药666.7㎡用18.7%凯特800倍液1~2次能有效防止晚疫病发生,本试验的几种药剂防治效果均较好,为了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病菌产生抗药性,25.75%多抗福美双、60%百泰和58%甲霜灵锰锌可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会清、张爱香、沈福英等,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包衣马铃薯适宜浓度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2,16(6):334~336
【2】邓宽平、范士杰、雷尊国,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的筛选【J】,贵州农业科学,2006,(5):67~68
【3】李洪浩、雷高、徐成勇等,9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J],中国植保导刊,2013,34(8):46—58
【4】龙光泉、马登慧、李建华等,9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医生,2013,26(4):39~4
【5】吴承金、李大春、颜学明等,5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2):5419~5422
【6】毕朝位、杜喜军、车兴壁,重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甲霜灵抗性及抗性水平的测定[J],中国马铃薯,2002,(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