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类团队赴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保所、作物所开展交流学习
为提高凉山州农科院马铃薯团队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开拓视野,提升科研技能,2024年7月19日,凉山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荞马科科长曹吉祥研究员、凉山州农科院马铃薯栽培岗位专家夏江文研究员、育种岗位专家徐成勇研究员及团队成员杨绍江高级农艺师、瓦扎阿体农艺师、刘斌高级技师受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所邀请到该单位开展交流学习。
上午,一行人在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清、于敬文两位博士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发展史、成果展和实验室,深度交流了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孢囊线虫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预防措施,探索联合防治病虫害促生产的合作方式。

中午,一行人到首农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参观了该基地番茄智能数控生产模式,该基地面积300亩,温室智能大棚100000平方米,通过高压喷雾、加温及二氧化碳利用、水肥一体化等系统智能化控制,大棚每平方米平均收获高质量番茄17公斤,平均价格每公斤约20元,随后与翠湖农业工场科技部刘雪部长开展座谈会,为薯类团队探索粮经农作物智能数控生产传送生产经验,增长了团队对未来智慧农业发展的一定认识与创新观念。

下午,一行人来到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所,在作物所麦类课题组何毓琼博士的陪同下,参观了作物所实验室和试验田,讲解员详细讲解了“国家作物种质库”知识,让团队更深入认识到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育种产业化步伐,实现种业自立自强。随后与何毓琼博士团队在种质资源、育种、栽培上进行了交流学习,团队通过经验交流,拓宽了育种知识,增强了栽培技术,初步达成了后续合作方向。

此次学习交流,增长了团队视野,看到了差距,提高了专业素质与认知,增强了团队动力和创新思维,能更有效的开展工作,创造价值,服务三农。
上午,一行人在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清、于敬文两位博士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发展史、成果展和实验室,深度交流了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孢囊线虫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预防措施,探索联合防治病虫害促生产的合作方式。

中午,一行人到首农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参观了该基地番茄智能数控生产模式,该基地面积300亩,温室智能大棚100000平方米,通过高压喷雾、加温及二氧化碳利用、水肥一体化等系统智能化控制,大棚每平方米平均收获高质量番茄17公斤,平均价格每公斤约20元,随后与翠湖农业工场科技部刘雪部长开展座谈会,为薯类团队探索粮经农作物智能数控生产传送生产经验,增长了团队对未来智慧农业发展的一定认识与创新观念。

下午,一行人来到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所,在作物所麦类课题组何毓琼博士的陪同下,参观了作物所实验室和试验田,讲解员详细讲解了“国家作物种质库”知识,让团队更深入认识到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育种产业化步伐,实现种业自立自强。随后与何毓琼博士团队在种质资源、育种、栽培上进行了交流学习,团队通过经验交流,拓宽了育种知识,增强了栽培技术,初步达成了后续合作方向。

此次学习交流,增长了团队视野,看到了差距,提高了专业素质与认知,增强了团队动力和创新思维,能更有效的开展工作,创造价值,服务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