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喜报 苦荞易脱壳新品种“中荞121”实现成果转化

  • 来源:凉山农科网
  • /
  • 作者:王俊珍 供图:王俊珍 审核:吉色方森 网编:杨绍江
  • /
  • 2024-08-10
  • /
  • Views

       2024年8月6日,苦荞易脱壳新品种“中荞121”转让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周美亮研究员、盛世御品公司法定代表人向先金、凉山州农科院院长吉色方森、湖南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长严明理分别代表四方签约。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曹永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所长周文彬主持。
     “中荞121”是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联合凉山州农科院和湖南省农科院作科所历时8年培育的苦荞新品种,具有高产、广适的特点,并融合了当前荞麦品种缺乏且产业急需的易脱壳特性。该品种无须高温蒸煮脱壳,可以最大保留苦荞的营养价值,有利于推动苦荞全谷物加工利用。
       刘旭院士高度肯定了研究团队坚持从荞麦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入手,开展资源精准鉴定,充分挖掘和利用优异种质,创制出一批育种新种质,培育出了多个极具市场竞争力的荞麦新品种,为种质资源事业和荞麦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他指出,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学原始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中荞121”的选育利用了国家作物种质库中唯一一份具有易脱壳性状的种质资源,农作物的易脱壳性状是在漫长的农耕历史中经历人工驯化的结果,该品种的育成实际上加速了荞麦人工驯化的进程。该品种的落地转化将有助于延长荞麦产业链,拓宽消费场景,推动“小杂粮”长成大产业。
                 
       吉色方森院长作发言。他讲到,苦荞不仅是杂粮、凉山特色作物,更是凉山彝族主粮。习近平总书记在凉山州调研时指出凉山州应当大力发展苦荞等作物。凉山州是世界苦荞核心起源地和主产区,全州17个县(市)都有种植,总产量达12万吨,产量约占全国1/3,而且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开发利用面积300万亩以上,州内从事苦荞麦产品开发加工企业已达40多家。凉山州农科院是最早开展苦荞麦品种选育的科研院所之一,现已育成荞麦新品种17个,“中荞121”的育成为苦荞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指出,苦荞产业是当前凉山州高寒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支撑产业,是凉山州“农业强州”战略主要支柱产业。他提出,第16届国际荞麦大会将于2026年6月在凉山举行,诚挚邀请刘旭院士、曹永生副院长、周文彬所长等领导到凉山指导大会筹备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凉山州农科院、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湖南省凤凰县荞麦产业办和湘西盛世御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关人员18人共同见证签约活动。“中荞121”的成功选育和成果转化,突破苦荞产业发展瓶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苦荞深加工产业发展奠定种业基础,推动苦荞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 高寒绍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