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精城合作 共谱凉山荞麦新篇章(图文)
2022年4月6-7日,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周美亮博士带领其团队成员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麦类创新团队荞麦燕麦岗位专家王俊珍及团队成员,在凉山州农科院高寒所荞麦育种基地开展荞麦联合育种播种工作。
2022年,凉山州农科院高寒所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合作,在高寒所荞麦育种基地开展1345份苦荞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和种质创新;23份低直淀粉、高芦丁、低苦味和重金属吸附低的优质专用新材料进行荞麦新品系筛选试验;荞麦新材料巨荞栽培技术研究及扩繁等试验工作。
自2018年与周美亮研究团队开展合作研究以来,双方联合申报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态育种-苦荞品质性状芦丁合成的机理解析及创新利用”,率先在全国开展荞麦的生态育种和品质育种;合作开展1400余份苦荞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和种质创新,发掘各种苦荞种质资源的特性特点,为全国的苦荞遗传育种提供材料基础;双方联合其他单位在世界植物学顶级期刊《Genome Biology》(影响因子10.806,高寒农业研究所为第二单位)发表苦荞起源与驯化研究成果,此论文是全世界苦荞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术论文,得到了钱前院士、朱健康院士的高度评价,显著提高了凉山州农科院高寒作物所在荞麦学术界的知名度;双方合作建立金荞麦资源异位保护圃一个,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500余份金荞麦种质资源,是全国保存数量最多、变异类型最丰富的金荞麦异位保护基地;双方联合选育出、“川荞6号”、“川荞8号”和“中苦3号”等高产、优质荞麦新品种。
凉山州农科院高寒所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交流合作,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荞麦专家周美亮研究员,为凉山州荞麦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并与其团队不断加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凉山州的荞麦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含量”。
2022年,凉山州农科院高寒所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合作,在高寒所荞麦育种基地开展1345份苦荞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和种质创新;23份低直淀粉、高芦丁、低苦味和重金属吸附低的优质专用新材料进行荞麦新品系筛选试验;荞麦新材料巨荞栽培技术研究及扩繁等试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