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进村入户指导生产
“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凉山大部分地区已进入春耕的大忙季节,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2020年3月3日,荞麦燕麦专家李发良及团队成员王俊珍、孟群英等在抓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到昭觉县南坪村,实地指导农民做好个人防护,错峰下地,分散劳动,开展燕麦饲草示范、燕麦和马铃薯大田生产播种。
目前凉山畜牧业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是饲草溃乏,无法满足畜牧产业发展需求,而且国家鼓励燕麦向“粮转饲”发展。专家一行现场指导燕麦饲草示范种植,种植品种同燕1号和坝莜1号。亩播种量6kg。采用人工条播播种方式,行距20~25cm,深度15cm,盖土深7~8cm。
燕麦大田生产种植品种优质高产燕麦新品种川燕麦1号和引进杂交新品种白燕2号、白燕11号。亩播种量5kg。采用人工条播播种方式,行距25~30cm,深度15cm,盖土深7~8cm。
马铃薯大田生产种植品种川凉薯10号。亩种植400窝,采用人工挖窝点播播种方式,行距45~50cm,窝距30~35cm。
此次科研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实地指导生产,不仅助推了”三区三州”农民脱贫致富,而且助推了荞麦、燕麦和马铃薯产业发展,也助推了当地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